走进教育,幸福人生从这里开始 作者:汪 莉

时间:2025-09-30 09:37:32作者:汪莉人气: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二十二年前的九月十日,我第一次登上讲台,也就是从那天起,与教师这个职业结缘,开始了我的教育人生。

自200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离开银装素裹的北国春城,踏上三尺讲台已二十二年光阴,这期间有二十年与14高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2005年夏日明媚的一天,我走进14高老校区的校园,就爱上了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无比美丽硕大的后花园——人民公园,每天往返于备课、上课、逛商场、溜公园之间……日子过得好不惬意且踏踏实实。

一转眼,二十多年间,学校历经四次搬迁,2024年终于在郑州中牟远航与余庆之交落户安家。新校区红白相间的楼宇,亭亭玉立的灯柱,宽敞明亮的走廊,绿草如茵的操场,常常映衬在早朝阳和晚夕阳之间,美不胜收。于是每日便行走在朝霞和夕阳之间,用奋斗丈量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远航路的14高是一个放飞梦想、成就梦想的地方。每天早晨一路向东,向着日出的方向,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行,每天晚上伴着晚霞而归。无论朝霞满天,还是夕阳西下,那瞬间温暖如冬日暖阳,清新如和风细雨。

无论身在哪里,我始终眷恋着14高给予我力量与智慧的老师们,还有见证我一路成长的、难忘的教室。教室,是一片肥沃的原野,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是一座幸福的殿堂。在这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在14高漫漫的求索工作过程中,我逐渐感悟到: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

在14高的二十年间,我不仅受过传统教育的熏陶,也经历过多轮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又一轮课改的新浪潮。回想走过的岁月,我感谢传统教育对我的千锤百炼,让我磨炼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张扬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敏感和脆弱,他们倔强的背后闪耀着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尤其是做班主任的那些年,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才真正体会到蕴涵在孩子心中的真实感受,触摸到孩子们心中最绮丽的梦想,没有什么比这些更加珍贵和难得。

学生们十六、七岁的花季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日子如同美丽的诗一样令人难以忘怀。也许曾经为学习的不如人意而苦恼,也许曾经为生活的困苦而感到疲惫,又或许曾经为人际交往而摸不清方向,但是青春给了他们无限的自由和权利去挥洒自己的人生。所以即便遇到挫折,不要因为暂时的失意而否定一切,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要我们用眼睛、用心去感受,感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爱的真谛。年轻的孩子们如同直通通的米袋子,一眼可以望到底,容得下这个就挤跑了那个,只希望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将泪水凝成一种宽容,将真情永远放在心头。逝去的,过去的,沉淀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永远是风雨,永远是不悔,无论有没有伤心的事,也无论是否被秋雨凉透过心,青春的泪水,流得最欢畅。谁不曾在静静的黑夜里偷偷哭泣,谁不曾在昏黄的灯光下泪水晶莹,青春的心,都是那么真诚,一种火焰中升腾的美丽,岩浆中锤炼的钻石。就是这样了,生命中,我们没有必要为太多的灰色而沉沦不振,回首之后,生活依然微笑着接纳我们。记忆里,永远有一个黄昏,微风吹着,夕阳照着,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

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无法选择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有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理解。所以无论到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如何学会更好地生活,学会关爱他人,是最最重要的事情。生活如此而已,简单即是最美!

“你如何理解生活,你将拥有怎样的生活;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将拥有怎样的教育。”二十二年过去,我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渐渐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教育的幸福。让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吧,这样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更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让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吧,这样你就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他们的心房;让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吧,这样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