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的教育之路 作者:马赢伯
春日的阳光洒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我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一张张往届学生的毕业合照,恍然间意识到,这已经是我在郑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的第十八个年头了。十八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却又充满了无数的回忆与感动。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每一张笑脸,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时光。
记得刚来十四高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那时的我,满怀激情,却也带着几分忐忑。第一次走进教室,手心里全是汗,教案被攥得起了皱。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那时的我,总想着要把每一道题讲得透彻,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生怕学生们听不懂。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却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直到有一天,常珂田在课后拦住我,怯生生地说:“老师,您讲得太快了,我跟不上。”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我的心上,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开始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于是,我决定改变。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我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用竹竿和绳子制作简易的测量工具,让他们亲身体验角度的变化。看着他们兴奋地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我忽然明白,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生活中跳动的音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用心去阅读。丁梦雨是个内向的女孩,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我发现她对图形特别敏感。于是,我鼓励她参加班级的数学学习小组。起初,她有些犹豫,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但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加入了小组。当她第一次在小组讨论中主动发言时,眼里闪烁的光芒让我感动不已。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的自信与成长。后来,丁梦雨的高考数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的变化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支持。
十四高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一批批学生的蜕变。记得去年教师节,已经毕业的胡喆特意回来看我。他说:“老师,您当年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面对困难时永不言弃的精神。”这句话,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胡喆曾经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但在一次次的鼓励与引导下,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回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他感慨万千。他说,正是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永不言弃”的精神,让他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在这座校园里,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个永远的学习者。每当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在实验室里探索的身影,我就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十四高给予我的,不仅是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未来的社会栋梁。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的希望,而我,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
十八年光阴,我与十四高共同成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我的记忆,每一间教室都回荡着我们的故事。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望着远处渐渐染红的晚霞,我知道,这里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因为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而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棒。
在这十八年里,我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与发展。从最初的老旧教学楼,到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如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十四高在不断地进步,而我也在这片沃土上,不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每一次的教学改革,每一次的课程创新,都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魅力。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期待着,与十四高一起,书写更多温暖而美好的故事。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就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我知道,我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梦想与追求。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想起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工程师,有的成为了教师,还有的成为了艺术家。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我知道,他们在十四高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每当他们回来看我,讲述他们的成长与成就时,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我,愿意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十四高,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承载着我的梦想与追求。在这里,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永远的学习者。我期待着,与十四高一起,迎接更多的挑战,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