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公示公告

时间:2016-11-11 14:45:30作者:郑州市第十四中学人气:

  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市文明委组织评选,选出敬业奉献模范13名、助人为乐模范7名、孝老爱亲模范11名、见义勇为模范8名、诚实守信模范7名,共计46名道德模范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人。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将群众公认的道德模范评选出来,现对46名候选人进行公示。郑州市文明委将以公示和公众代表投票结果为重要依据,评选出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

  从公示公告发布之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以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的真实性存在的问题,均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市文明办反映举报(地址: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26号伊河大厦1003室,邮编:450007,电话:0371-67187533)。

 

                      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6年10月26日

 

  一、助人为乐类(排名不分先后)

  张明磊

  郑州电台首席主持人。他热衷公益,乐善好施。他发起的义务寻人、援助西瓜哥义卖、爱心面、为盲人讲电影等爱心活动,通过中央媒体向全国传递了河南正能量。他积极参与罕见病宣传接力;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走进山村和城市的学校,资助失去父母女童的生活学习费用;参与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关爱失独老人等公益活动。他发起的有声公益图书项目,得到了敬一丹、青音等知名人士的支持,让盲童和缺少普通话环境的留守儿童通过声音的魅力了解世界,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徐杰

  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枣庄供热分公司电气工段副段长,21年如一日照顾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的邻居崔海英。不管家庭、工作如何繁忙,徐杰一有时间就到崔海英家里帮助做家务、清理卫生、给海英喂饭、洗刷大小便盆、翻身按摩,还时常给海英讲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等身残志坚人物的励志故事,和海英谈心,鼓励她坚强地活下去。尽自己所能做的帮助海英母女俩解决她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她们有需要就尽力提供帮助,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有间断过,就这样用点点滴滴朴实的帮助,默默地照顾崔海英,这一帮就是21年,直到2016年3月16日崔海英去世。

  梅竹

  管城回族区工信委党委副书记。她是拥军模范,1989年到云南老山前线慰问部队官兵,成为中国后方女青年上前线慰问的第一人,20年来,每年“八一”坚持自费到部队慰问;她是爱心志愿者,创办文明市民“爱心热线”,爱心热线先后为遭遇家庭暴力者提供法律援助400多人次,走访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共3000多户。她还热心资助困难市民,每年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万多元资助残障人士、白血病儿、孤寡老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

  刘运章

  河南力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立志做好企业,不忘回馈社会。在公司,他关爱员工,工作上帮助员工提升,生活上关心员工冷暖,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设立员工子女助学金,对困难员工进行帮扶;在家里,他孝亲敬老,父母的事情,只要他有时间,事必躬亲,甚至坚持十多年,为自己的母亲洗脚按摩;在社会,他救危扶困,慰问老人,捐资助教,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200多万元。

  徐亮

  中牟县工商质监局科员。是名身患癌症的驻村干部,心怀大爱,10年来节衣缩食帮助困难群众。徐亮自费为两位瘫痪村民买轮椅,拿出企业捐给他的2万元给孤寡盲人盖房子,无微不至照顾村上4位高龄孤寡老人,资助孤儿女孩完成大学学业,拿工资和借钱给群众打机井,为素不相识患白血病的湖南女孩捐款,拿出去世母亲给他留下的2万多元捐给6位危重病人和3个特困家庭,联合企业和慈善机构为白血病患者发起爱心募捐。扶危济困已成常态,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用节衣缩食省下的工资资助困难群众近13万元,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付丽鑫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自身组织开展“全民消防,共享平安”“与小朋友义卖报纸献爱心”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两年精心组织学院社会实践,号召全院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在学校评比中蝉联桂冠。2013年组建“寻路”团队,带领团队砥砺三年传承革命精神,赴祖国各地开展“寻访历史印记,关爱抗战老兵”“用镜头记录老兵峥嵘岁月”、让“中国梦”走进校园、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祭扫烈士墓等系列活动,于2015年连跨四省寻访抗战记忆,关爱抗战老兵,受到《人民日报》专访和专题报道,被誉为学校的“道德名片”。

  连祥工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秘书长。他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对家庭贫困的孤独症儿童、白血病等大病患者开展救助活动;动员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肿瘤医院住院的重病患者签订遗体或器官捐献志愿书,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义卖报纸帮助金水区的“卖报妹”连仝救助白血病弟弟连宇栋,帮助中州大学学生“玉米妹”卖玉米为母亲治病筹集医药费,处处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二、见义勇为类(排名不分先后)

  王斌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执法监察支队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他见义勇为,制服拦路抢劫人员;在金水河勇救3名落水中学生,婉拒被救学生家长的金钱酬谢;防汛巡逻中出现河堤水位上升,他毫不犹豫地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全力清理渠道,疏通渠道,使得河道变通,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鲁山旅行时帮助鲁山当地人寻找进山迷路的村民。个子不高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尽的勇气,他不平凡的义举彰显着平凡的质朴情怀,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钦佩。

  王中华

  南关街分局交管巡防大队民警。他舍生忘死跳入冰河托举20分钟救起落水老人;冒雨走过10多个小区,直至把迷路的老人送回家中,却错过为爱人赵慧准备的生日餐;他眼明心细,主动研究如何面对银基商贸城的纠纷、无孔不入的小贼、层出不穷的诈骗犯罪分子,总结了纠纷“三心调节法”,盗贼“四种分辨法”,诈骗“十种预防措施”,还协助教导员张奕帮助银基商贸城每个商户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为整个银基的安全建立了技术保障。2016年1月王中华当选“中国见义勇为好人”,并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

  张志国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人力资源部实训讲师。面对邻居家突如其来的大火,他勇闯火场,垫着湿抹布把不时冒出火苗、烧得有些变形的煤气罐拎了出来,解除了关系几十人性命的危险。路遇小偷偷窃自行车,张志国大喝一声上前阻拦,却被两个小偷推到墙角,脸重重磕在水泥上,血流如注。他不顾个人安危,爬起来继续追赶小偷并喊人抓贼,终于在众人帮助下将小偷绳之以法,自己脸部受伤缝了12针。进入宇通公司18年,他为人正直诚恳,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生活中热心助人,遇事挺身而出,不但是同事眼中的优秀党员,同时也是邻里交口称赞的平民英雄。

  牛振西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他是溺水者最后的希望,是遇难者家属最后的寄托。2005年牛振西组建了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组织开展水上义务救援、水上安全知识传播、水源保护、城市汛期防洪等志愿公益活动。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登记队员100多人、骨干队员80余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截至目前,十余年间水上义务救援队共打捞各类溺水者尸体200多具,在第一现场成功救活落水者50余人,全部为义务救援,分文不取。

  张鑫

  第一集团军73052部队中士,中牟县人。2014年大年初一傍晚6点40分左右,回家探亲途经102省道时偶遇省道中央一辆小轿车底部在燃烧,面对随时可能有爆炸的危险,他挺身而出,先把两个孩子抱到安全地带,接着电话报警,同时提着灭火器冲过去灭火。火势越来越大,为了给消防车腾出通道,他立刻对周边车辆进行疏散,随后,协助消防员一起灭火,安置好伤员,凌晨1点多才回家。他的见义勇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张鑫不仅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平时省吃俭用,报答乡亲的养育之恩,每次回家探亲,都不忘去敬老院献爱心,先后给附近的敬老院捐出3000元,还给村里的两名留守儿童捐1200元。

  马丹

  郑州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护士。2016年3月28日,郑州市30路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忽然昏倒。危急时刻,马丹挺身而出,对老人进行急救。为防止老人咬伤舌头,她把自己的手指伸进老人嘴里,全然不顾不断涌出的呕吐物。几分钟后,老人逐渐苏醒过来。急救车赶到后,马丹把老人的情况向急救人员说明后随即下车离开。事后,她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救人的事情。公交车摄像头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并在网上迅速流传。十几天后,有媒体通过公交监控找到马丹的单位,人们才知道这位热心肠的乘客是郑州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护士马丹。她被媒体称为感动了一座城的“最美医务工作者”,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正能量。

  黄河厉风义务救援队

  一群黄河边长大、水性良好的渔民,因不忍溺水者的生命淹没在滚滚黄河水中,自发成立了水上义务救援队,自掏腰包购置冲锋舟等救援设备,救助溺水者。他们在黄河边轮流值班,随时准备救援,4年来他们的救援足迹走遍豫、鲁、冀、晋、陕、甘等六省,条件虽十分艰苦,但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截止到2016年5月,黄河厉风义务救援队队员人数已达56人,共成功打捞630名溺水人员,他们走出了近5万公里的救援足迹,他们个个侠肝义胆,不为名利,只为保卫生命,同时让逝者安息,曾百里之外施援手,忍辱救助为河南正名,声名远播,参与国家应急救助受褒奖,被群众赞誉为“波涛上的侠客”。

  李子强 苏丽芹

  郑州市自来水公司职工。苏丽芹,自由职业者。李子强和苏丽芹都是郑州“西部跑吧”的跑友。2016年4月6日早上5点,西流湖公园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跑步,空旷而寂静。忽然,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人跳入冰凉的湖中,一边悲声痛哭一边向湖中心走去,情绪十分激动。正在附近跑步的李子强看到后,马上意识到她是想自杀,大声呼唤女子停步,并喊来同在附近跑步的苏丽芹一起把轻生女子拉回到岸上。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事后,李子强通过苏丽芹时不时地也关注着该女子的生活,传递着爱心,表达自己的关怀。他们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彰显出优秀公民的崇高美德。

  三、诚实守信类(排名不分先后)

  朱喜林

  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教师。1990年,父亲去世后,他把父亲生前欠人家的3万元钱,写了一个账单,替父还债。他坚持15年时间,还清了父亲遗留的债务。1987年,在外工作的他,开始关照村里一位孤寡老人。每次回老家,都要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一些吃的、用的,还有钱,直到2012年老人去世。他让一个被多校劝退的学生住到自己家里,经过两年悉心教育,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他答应家长关爱一个癫痫病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照顾;他帮助一个学生树立自信,使这个学生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用诚信铺就了学生的成功之路。

  姜艳玲

  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强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曾因筹措毒资欺骗亲人朋友,可以说是一群“诚信缺失”的人。姜艳玲知道她们的弱点,在教育戒治过程中总会融入诚信教育,也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她们。她急强戒人员之所急,想强戒人员之所想,即使是口头承诺的事情,她也努力办到,她被强戒人员亲切地唤作“姜妈妈”,始终用自己的诚信行为感染着一群 “诚信缺失”的“瘾君子”,使她们重回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她带领着二大队全体干警以法治的力量和女性特有智慧、爱心和毅力,教育和挽救着误入歧途的羔羊,使她们荡涤污垢,重回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她曾荣获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干警、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五一劳动奖章”。

  赵璇

  中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她坚守承诺,默默为学生付出。学生外出实习前,赵老师答应家长:“我会全程陪同,直到学生安全回到郑州。”正是这一句话,赵老师足足在外地坚守4个月。学生与家长发生口角她去沟通。8月份最热的时候,学生宿舍区内用电量巨增,造成变电器损毁,赵老师全天守候。4个月,120多个日日夜夜,赵老师是130多名学生的家长和精神支柱。120多份日志,10多份周报和各月总结进行整理统计,合计两万多字。如今的赵璇已经步入中年,但是她没有忘记最初上班时对学院的承诺,依然保持着这份诚信的态度。她虽然过着知足者常乐的朴实生活,但是却用“尽本分、守信用”的人生信念照亮着自己人生的道路,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5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任学义

  新郑汴京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公司创立之日起,就确立了“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经营宗旨,并树立了“诚信经营、客户至上、回报社会、造福大众”的经营理念,努力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企业氛围,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诚信意识,使诚信理念植根于全体员工心中,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他不惜重金购置检测化验装备,不漏环节抓好生产全过程管控,常抓不懈搞好全员培训。坚持以德立业,以诚取誉、以信交友,倡导和谐、永续发展,自觉照章纳税。公司被多家银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授信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

  周国荣

  郑州市双凤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她1984年创办了郑州市双凤鞋业厂,30年来,她始终奉行“宁让企业吃亏,也要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理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1999年公司在全省皮革行业率先通过了质量认证,十几年来,“双凤”牌皮鞋无论是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皮革协会抽检,还是河南省质检局监督抽检,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周国荣说:做企业是良心工程,你对顾客讲诚信,顾客对你的产品就信任。目前,“双凤”牌皮鞋已是中原大地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

  房斌杰

  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房斌杰在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先后担任经营副总、人力资源总监、总经理等职务。不管工作职务怎么变化,房斌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诚实做人,诚信兴业,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郑蝶公司阀门召回、SWCC项目、为员工捐款、从不拖欠工人工资等事件都是房斌杰诚信的体现。在工作中,房斌杰始终坚持严格履约,实现顾客和员工的双满意。在房斌杰的带领下,2015年,公司共签订合同近2亿元,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以及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依法变更、解除者外,合同履约率达到96%,并且合同规范严谨,条款完整,台账齐全。

  崔俊叶

  荥阳市王村镇丁村5组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10年间,家中接连遭遇不幸:丈夫先是患上紫癜(医学上称为败血症),病情稳定后又被确诊为左冠动脉硬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双双突发脑梗,丧失活动能力、语言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患上甲状腺肿瘤,公公又遭遇车祸,四肢全部丧失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她没有放弃,独自坚强地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为早点还清为亲人治病欠下的借款,她经营过水洗店,做过蔬菜种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发蔬菜;帮别人养过鸽子,只为每月可以多挣300元钱。为让老人能更好地就近医疗,同时又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她又开了一家童鞋店。十几年来,为了还债,长相漂亮的她未给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买过一件护肤品。她总是笑着说:“只要能尽快地还上外债,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父母高高兴兴的,丈夫平平安安的,我,累点也值!”

  侯献良

  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注册城市规划师。他负责的地下空间项目控规技术审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两环十七放射”、“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规划、十条快速路生态廊道规划、郑州航空港区综合交通规划、高铁郑州南站规划、郑州“米”字形铁路规划等多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研究缓解我市停车供需矛盾问题,他现场踏勘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中心城区,摸清了“三环”内外共88处适宜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广场、绿地的现状情况,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利用绿地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王国娜

  她是郑州市二七区地税局退休干部,20年来,她每月坚持举办大型税收政策培训咨询会,每周坚持开展纳税辅导课,每天都接受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及时向广大纳税人宣传新的税收政策,培训新的办税程序,用心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种问题。20年的时间内,她先后举办各类税收政策培训辅导会及培训班50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50000人次;撰写近千万字的各类培训讲义,接听各类咨询电话8000余次,主编的《纳税指南》《协税护税工作手册》《税务知识实用手册》深受税务工作人员、协税护税人员、纳税人欢迎。

  张利修

  张利修,军队离休干部。1993年来,张利修踏上了义务举办图片展,对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征程,先后举办过《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建国5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 0周年》《“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八十位共产党人的故事》《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37个专题图片展,共设计版面2800多块,制作各种图片16000多幅,在市区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医院、机关、部队、公园、社区“流动露天义展”1900多场次,观众达200多万人次,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人们极高赞誉。

  张效房

  张效房,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1955年以来,张效房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被认为是我国对国际眼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1978年“眼内异物摘出法”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1981年至1982年,荣获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1994年,“眼内人工晶体”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1998年主编的《眼科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眼外伤学》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他培养眼科硕士、博士后70余人。至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国家专利1项,出版专著22部,其中主编7部,发表或会议交流科技论文248篇,其中180篇为第一作者。1978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荣誉称号,是2005年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的全国唯一获得者。

  曹瑞娟

  郑州市公交一公司60路车长,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从一名售票员到车长,23年行车无违章、无事故、无投诉,一直保持每月5星级车长的记录。在十米车厢她用热情的服务感动着乘客和身边人:创建“心动、口动、手动”工作法为乘客营造快乐的乘车环境;从细微处入手,在不同的节日布置不同的车厢环境,并在行车中向乘客宣传爱党、爱国、爱郑州,尊老爱幼,文明出行,互相礼让等,受到了乘客的一致好评;践行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公交为民的良好形象。

  郭云飞

  郭云飞先后参与青海藏区维稳、四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新疆维稳处突、阿克苏援疆轮训等重大任务。2007年至2014年,参加河南省、中部合作区特警比武,3次取得单项个人第一,所在团队6次夺得团队第一;2012年在全国公安特警红蓝对抗比武中,取得个人第四的好成绩。多次带队处置重大暴力性案件,先后成功处置劫持人质案件4起,安全解救人质2人。十年工作中,他数次推迟婚期,在妻子临产,岳母病重,岳父突遇车祸等一系列困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守忠诚,敬业奉献。

  张振明

  张振明参加工作40余年来,长期在条件较为艰苦的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守望者。工作中,他以馆为家,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荥阳故城、汉代冶铁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还编写古荥镇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古荥镇与荥阳故城》《纪信庙》《古荥镇金石考》《汉代冶铁遗址》《郑州荥泽城隍庙威灵殿保护维修工程报告》等,主持古荥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为郑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王金成

  郑州植物园园林园容四组组长。工作30年,他用“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坚定信念诠释了自己的园林梦。在园林园容方面,圆满完成了2014年郑州市重点工程――“陇海路高架”苗木移植工作,苗木成活率达到100%;2014年12月份,园区内垃圾场堆积的干枯枝和芦苇失火,他立即开来洒水车端起车尾的喷枪就灭火,保证了植物园财产免受损失;又是一个冬季,为展览温室中的植物供暖的锅炉突然发生故障,室内种植的热带植物面临灭顶之灾,他及时赶到现场,加入到抢险队伍中,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锅炉终于恢复了运转,确保了植物安全过冬。

  毛保华

  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后勤科科长,始终工作在后勤第一线。2013年,在海棠筱苑改造项目中,他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海棠筱苑被评为“中国公园2012―2013年度最佳植物专类园区”;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上,由他负责的“鼎之艺”在8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施工特色奖,并出色完成了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吉祥物 “绿童”的制作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参展单位的一致好评。

  宋庆海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他在部队期间,作为“双增双节”典范,率先在某基地实现了数据通信、办公、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播控系统自动化;在部队担任电视台台长、广电处长,期间组织制作的近百部(集)宣传“两弹一星”精神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并多次获奖。转业到郑州市广播电视局后,先后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绿博园建设和宣传工作、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协调组织央视和境外知名电视媒体在郑采访、纪念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等大型宣传活动中,赢得高度赞誉,带领全市广播电视媒体不断获得新的荣誉。

  王绍军

  河南残友实业有限公司和郑州市梦航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董事长。一级伤残的他开办残疾人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学员,为学员量身定制具体课程,安置残疾人就业1000多人。同时,为了让社会上有责任感的人士能够关注残疾人群体,基地还开办了帮帮爱心农场,通过认领地块成为爱心帮帮团成员,与残疾人学员实现一对一帮扶,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张胜利

  新密市检察院政研宣传科科长。他平均每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刊物体发表调研、宣传文章180篇以上,在河南日报等省级刊物发表500篇以上;在郑州日报等市级刊物发表300篇以上。其中多篇文章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刊发。2010年至今,该同志负责的政研、检察宣传工作在全市13个基层院中位居前列,连年被授予“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河南省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因工作成绩突出,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2010年至今,先后5次荣记个人三等功,2013年12月11日被河南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刘 凯

  遗体火化高级技师,作为全国殡葬系统接收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他在殡仪馆一干就是19年。为了让逝者“如秋叶般静美”地画好人生句号,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殡葬一线,成为全国殡葬系统知名的专家型人才。研制的四向履带式进尸车,可以将遗体从头到脚轻轻地、慢慢地、平稳地放到炉膛中;他研制的遗体传送系统实现了遗体在冷藏室、告别厅、火化间的自动传送,不需人工搬上搬下、推进推出,不折腾逝者;刘凯研制的火化机燃烧器克服了老式燃烧器燃烧不充分、火焰温度低导致骨灰发乌的问题,使骨灰烧出来色白、质酥,帮助逝者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最后一站。事迹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他在特殊的岗位上用爱与坚守谱写了一曲敬业奉献的赞歌。

  五、孝老爱亲类(排序不分先后)

  张升华

  他51岁,郑州市物价局干部。他出身贫寒,命运多舛:9岁上学,17岁辍学。但他辍学不辍志,18岁毅然参军,被破格转干。30多年来,他不仅爱岗敬业(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并被评为“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而且还孝老爱亲:为给父母治病,他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而且还给双目失明、患严重精神疾病的父亲用手抠大便、用嘴吸小便。特别是为替父母解忧,他曾先后出资30多万元帮两个智障弟弟分别盖了房、成了家,且至今还帮他二弟抚养着一个同样智力有缺陷的8岁小侄女和悉心照顾因车祸致残的妻子与患癌的岳母等举动,广受赞誉。一人养活几家人,感天动地泣鬼神。日前,他的事迹作为郑州市“十佳道德讲堂”示范课在全市巡讲,听者无不落泪。

  李小辉

  郑州报业集团中原网编辑。5年前,他的弟弟因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侄女4岁,侄子2岁。年迈的父母和弟媳都痛不欲生,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病倒。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充满悲伤的家人,他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弟弟走后不久就把父母和弟媳一家三口接到郑州一起生活,虽然自己家的住房并不宽绰,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度过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难关,他和妻子也尽心尽力抚养弟弟的两个孩子。如今,弟弟离世已近5年,一大家子还在一起生活,侄女已上小学三年级,侄子上学前班,一家人其乐融融,邻居称赞不已。

  底慧敏

  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学生。底慧敏的母亲在2013年7月出了交通事故,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成为“植物人”。自己和双胞胎的弟弟年龄小,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父亲无法外出赚钱,全家也就没了收入。为此,底慧敏把妈妈接到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妈妈。母亲没有意识,卧床不起,底慧敏便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床头的那盏灯。与困苦生活的抗争是辛苦的,但她没有因此把孝顺“遗弃”,而是选择了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的一切,面对多舛命运,她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没有蹉跎无为,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默默扛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

  孔秋建

  河南省豫中监狱警察。他长期在郑州、兰考两地奔波,悉心照料年老多病的奶奶和年长的父亲,休息期间回家为两位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洗澡擦身不厌其烦,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在岳父有病住院期间,他像儿子一样守护在病床前精心照顾从不嫌弃,让岳父感动,妻子感激;他多年来一直对患有精神病的妹妹不离不弃,倾情守护;他热心帮助妹妹,资助外甥女求学,使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他体贴妻子,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德、行、学习各方面教育培养儿子,使儿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生活温馨和谐;他的孝老爱亲事迹,感动乡邻和社会。

  马昕

  郑州警备区政治部副团职干事。他孝老爱亲、乐于奉献,工资大部分贴补了父母亲邻、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多年累计达23万余元。2008年6月他到郑州警备区工作后,就将农村父母接到家中照顾,生活上体贴入微,按时为不识字的母亲分药,节假日带父母去景区游玩,让他们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幸福。为让父母安享晚年,他积极帮助兄弟姐妹共同发展,动员全家30多口人搬到同一个小区居住,把部队好作风融入家庭建设,创立“和谐家庭爱心基金”平台,奖励学习标兵和先进工作者,资助年轻的家庭成员开拓创业,大家以伸手向父母要钱为耻,以自食其力创业奉献为荣,到婚龄的孩子全靠自己的奋斗解决了车和房,并在各自行业中取得了骄人业绩。

  刘春英

  惠济区长兴路街道南阳寨村居民,其丈夫是公公婆婆抱养得来。婆婆82岁,卧床15年,公公瘫痪在床13年,她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公公婆婆,甚至13年来一直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她唯一的儿子,在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儿子不想让家庭承担更多的债务,执意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刘春英说:“我们晚辈再难也能挺过去,总之不能让二老受罪,作为孩子应该让老人安度晚年,这是我们晚辈应尽的义务。”

  王喜贞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工作人员。1989年,王喜贞与双腿患病的常锋翠喜结连理。随后,就带着她去上海、北京等地治病。1990年,常锋翠被确诊为“蛛网膜粘连和脊髓空洞症”,很难治愈,但王喜贞并未放弃,照旧四处奔波、寻医问药。1998年,常锋翠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残疾病人,只能坐在轮椅上。王喜贞面对困难从未退缩。在婚后27年的时间里,不仅承担所有家务,还努力让她过得安全舒适。因常出差,就装了郑州市第一批家庭电话,时常联系;担心磕碰,就在家里摆满桌椅、低柜,便于手扶;怕撞伤,就在墙棱、门框棱等有棱角的地方装上“防撞条”;楼梯难走,就背着她上下楼,这一背就是20多年;怕她闷,就不怕麻烦带她去旅游。他还放弃了要孩子,只想一心一意地照顾妻子,用27年的守护、用最长情的陪伴,用男人的脊梁为常锋翠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胡文华

  郑州市审计局科员。她二十多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悌美德。她刚参加工作时姥姥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她帮着母亲照顾姥姥,每天为姥姥喂饭喝水,端屎倒尿,帮她按摩胳膊大腿,为她清洗身体。有时姥姥便秘,她就用手为姥姥抠粪便。就这样一直照顾到姥姥去世。33岁时生下儿子,孩子5个多月时被确诊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常年体弱多病。41岁时她的丈夫确诊为肝癌,经过手术治疗,一年多后肝癌复发,又做了二次手术。为了不让丈夫有负担,她毅然决然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平静对待,坦然接受。

  宁根山

  新郑监狱科员。1978年和小他三岁的妻子金梅结婚,婚后他们恩爱甜蜜,生活顺心。自从1990年宁根山的妻子被医院确诊为世界上罕见的“白塞氏综合征”以后,宁根山对妻子不离不弃,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里,带着妻子数十次的奔走于北京、广州的各大医院治疗,卖掉了家里值钱的物品,担负了家里所有的重担,说服妻子耐心治疗,引导妻子好好生活,在丈夫宁根山的鼓励下,妻子金梅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病魔,走过了二十年生命的艰难历程,创造了世界上“白塞氏综合征”医学史上的奇迹。

  李清慧

  荥阳市环翠峪管委司庄村村民。她不仅是位孝敬公婆和爷爷的好媳妇,而且还是一位照顾呆滞多病叔叔的好侄媳。结婚前,朴实、善良的丈夫坦诚地告诉了李清慧自己家里的情形:爷爷、爸爸、和叔叔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病,奶奶早在爷爷30岁时就不在了,婆婆也于2000年因病去世了。公公在婆婆过世后又找了个女人共同生活,,弟弟妹妹虽然都已结婚,但他们心里总是难以接受这个继母。在这样关系不太和谐的家庭背景下,李清慧毅然决定走进这个家,帮助丈夫共同打理这个面临支离破碎的家。她想方设法劝几个弟弟妹妹不要干涉父亲的婚姻;辞去郑州的工作,回到老家照顾爷爷和呆滞三叔,承担起家里的一切。她淳朴、贤惠、善良、热心,几年来细心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和呆滞叔叔的佳话在村里村外广为传颂。

  韦孝歌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师。10年来悉心照顾病床上的婆家奶奶,诠释了婆家娘家都是一家亲的人间真情。从2006年起接管照顾奶奶的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十多年来,长辈关心晚辈,晚辈孝敬长辈,在这个家里留下了和谐的一幕幕。从奶奶生病期间的跑上跑下,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到奶奶平时的生活起居,韦孝歌都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细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今年春节,家人陪着奶奶在医院度过了她人生最后一个春节,享年96岁。奶奶走了,但是她的孝心还在延续。她对爱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